
《經濟日報》| 工業旅游:從工廠到景區有多遠 |
||
|
||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旅游強國建設,豐富高品質旅游產品供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當前,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不僅山川草木可為景,工廠、科技等也成為獨特景致。本報今起推出“旅游+出新動力”系列報道,展現旅游消費的新趨勢和廣闊前景。 今年以來,旅游市場刮起一股“硬核”風潮,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工廠車間,感受生產脈搏。從河南的智能汽車工廠到廣東的營養品透明生產線,再到內蒙古的乳業、鋼鐵與兵器基地,工業旅游儼然成為文旅界新寵。參觀名額“秒空”、門票收入可觀、社交平臺相關筆記超10萬條……工業旅游正以強勁勢頭開辟文旅新賽道。 資源稟賦帶來多元體驗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作為國家4A級景區的伊利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區,憑借“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塊酪”的全產業鏈沉浸式體驗,成為熱門打卡地。“從工廠參觀到文化體驗再到科技互動,沒想到工業旅游也能火出圈。”伊利集團副總裁韓飛介紹,伊利作為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桿基地,充滿科技感的全自動生產線,生動展示著現代化乳業生產制造的實力。開園運營3年來,景區已接待國內外游客近200萬人次。 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成為游客了解白酒工業和傳統釀造工藝的重要窗口。“工廠作為國家4A級工業旅游區,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永東介紹,今年以來,工廠已累計接待游客7200人次,成為當地工業旅游的重要打卡地。 不僅是食品工業,傳統鋼鐵、礦產企業也在這輪工業旅游中以特色資源吸引游客。 作為我國“一五”期間開始建設的重要工業基地,內蒙古包頭市工業文化氣息濃郁。在包鋼集團無縫鋼管廠,百米長的自動化生產線上,1100℃的熾熱鋼坯在軋機轟鳴中蛻變為銀光閃爍的無縫鋼管,向游客展示了一氣呵成的制造速度。“不僅要讓游客見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更要將‘國之重器’制造基地轉化為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包鋼集團鐵花文化產業公司旅游客運公司業務主辦龐磊說。 在位于包頭市青山區的北方兵器城景區,陳列著陸海空各類退役武器,今年以來,景區已接待游客22.73萬人次。作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重集團規劃、籌建的特色旅游景區,北方兵器城已成為游客了解軍事工業、增長兵器知識的好去處。“我是第一次來到以兵器為主題的公園,這么多飛機、坦克、大炮可看可摸,我要打卡合影。”福建廈門游客馬勁雄高興地說。 “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內蒙古烏海市是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當地高度重視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積極發展工業旅游。 河北游客王倩參觀完烏海煤炭博物館后感慨道:“我系統了解了煤的形成、開采與利用過程,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瑩表示,內蒙古工業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亮點突出,當地通過打造工業旅游景區,讓工業旅游在文旅融合中煥發新活力。 科技魅力增強吸引力 相較資源稟賦帶來的工業文化,科技魅力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工業旅游。 在河南開封的奇瑞河南5G智能工廠,參加研學營的學生馬明澤興奮地說:“原來我們的汽車工廠這么酷,我也要造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通過這個集專業知識、沉浸體驗于一體的研學之旅,孩子們見證了從鋼板到汽車的神奇轉變,他們對自動化生產線每2秒鐘就能下線一輛新車驚嘆不已。 在研發中心,孩子們觀看汽車制造影片、了解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感受“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在實踐中心,孩子們可以親自動手組裝屬于自己的汽車模型,激發了他們對未來科技的無限憧憬。一年來,該企業已累計接待研學游客460批次3.5萬人次。 南粵大地,工業旅游同樣火熱,許多年輕人,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廣東的現代化工廠,感受制造的魅力。 在廣東珠海的湯臣倍健透明工廠,小朋友隔著參觀走廊的玻璃窗凝視機械臂精準抓取原料,不時發出驚嘆聲。“沒想到參觀工廠也這么有意思!孩子們學到不少科學知識。”來自廣州的游客周舟說。 湯臣倍健透明工廠2012年建成營業,占地面積16.9萬平方米,2018年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接待游客超183萬人次。景區通過“營養+科技+旅游”創新融合,設立了智能化透明工廠和擁有近60項互動體驗的營養探索館,讓游客在玩中學、學中悟。 湯臣倍健透明工廠是廣東工業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高度重視工業旅游發展,將其作為制造業與旅游業融合的重要舉措,從2018年《廣東省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工業旅游任務,到今年3月出臺《關于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旅游強省的若干措施》,廣東持續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對標國家標準、推進機制創新。同時,依托廣東制造業優勢,將工業旅游納入廣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內容。工信、文旅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工業旅游資源普查、工業旅游資源庫培育和精品線路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入庫4批244個工業旅游培育資源,包括廣汽、格力、TCL、中航通飛、可口可樂等一大批優秀項目;累計發布51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每條線路均包含2個以上制造業企業。 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品質 工業旅游為何能火出圈?河南大學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孫建國認為,工業旅游形式多樣、參與體驗感強,可以學到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年輕人特別是學生對歷史上和現代具有影響力的企業有著濃厚興趣,其火爆在情理之中。 對企業而言,工業旅游是塑造企業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湯臣倍健透明工廠客戶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走進工廠讓消費者切身感受制造過程和品質保障,有效提升了品牌公信力;通過寓教于樂的營養科普體驗,建立企業與消費者情感共鳴,吸引游客變成品牌忠實用戶,形成長期消費與口碑積累。工業旅游的價值遠超門票收益,它能為企業打造可持續的隱形資產。 對地區而言,工業旅游不僅是推動產業融合、激發消費新動能的有力抓手,更是傳承工業精神、塑造區域文化名片的重要窗口。李瑩告訴記者,內蒙古工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大三線”和“小三線”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要充分挖掘內蒙古的工業文化和旅游資源,依托工業旅游景區,培育研學旅游項目,擴展工業旅游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還要加強規劃引領,打造工業遺址公園、工業博物館、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培育全國知名的工業旅游品牌,進一步推進‘文旅+工業’發展。”李瑩說。 不過,當前工業旅游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廣東為例,工業旅游的受眾群體相對集中,對體驗內容的創新性和互動性要求日益提高;制造企業投資建設文旅項目需要額外支出,加上收益回報周期較長,很多企業投資意愿不強。此外,發展工業旅游還需專業復合型人才,但目前產業和旅游兩方面兼備的人才短缺。未來,廣東將繼續完善政策支持和項目培育,彌補不足,促進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 對于工業旅游的未來,孫建國建議,首先,要營造良好環境,加強扶持,讓工業旅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媒介;其次,加強對工業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提供更多研學場地;再次,加強市場監管與數據分析,為完善法規提供參考。 |
||
| 關閉窗口 | ||
| ||
| ||
| ||